直新闻按
【资料图】
8月29日下午,国务院正式印发《河套深港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积极主动与香港园区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极点,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正值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3周年,国家出台重磅规划,落子深港河套方寸之地,时间表、路线图一一在列,足见酝酿有时、调研有力、部署有方。
“一河两岸”恰是“一国两制”下的两个特区、两片沃土,“一区两园”里的政策适应、法律衔接、创意汇聚又将产生怎样的化学效应?
对此,直新闻独家专访了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他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对《规划》表示欢迎,也特别感谢中央政府和深圳市政府多年来对于河套合作区发展的支持。特区政府会一如既往继续与深圳市政府紧密联系,争取在合作区内实践“一国两制”下的“一区两园”,落实各种创新要素的跨境流动,与深圳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对于《规划》中明确了河套的“三大定位”,孙东表示,这“三大定位”反映了国家对河套地区未来发展的要求和期盼,也体现出国家希望深港能够充分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力争将河套合作区打造成国家参与世界先进产业发展和布局的重要的创新基地,以面对日益严峻的地缘政治考验,同时也更好地迎接新一代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浪潮。
对于《规划》中提到的四份涉及人员进出、科研货物、科研资金、专业人士就业等内容的“白名单”制度,孙东认为这是国家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送上的一份大礼。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了多个惠港的科技发展措施,下一步,香港要充分利用好国家给予的优惠条件,尽快地落实区内的各种规划,力争将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打造成具中国特色的国际科技创新新区。
孙东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丘倩怡的专访。
以下是专访实录。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丘倩怡:今年3月底,您曾经赴河套地区考察,并与深圳市委常委郑红波共同主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专班会议。这趟行程给您带来了什么感受?对于合作区这些年的发展,您有何评价?
孙东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今年3月我有幸访问河套深圳园区,与郑红波常委共同主持了深港科技创新合作专班会议,双方签署了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的工作安排。在新形势下,深港两地需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强化产、学、研协同发展,希望将深港两地的科研合作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支持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建设。
事实上,过去几年来通过深港两地共同努力,河套合作区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比如说2021年9月,深港两地政府签署了《深港科技合作区“一区两园”建设的合作安排》;2022年7月,香港科技园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了“大湾区创科快线”,为来自香港及内地的创科企业提供业务支援,充分发挥香港“引进来、走出去”的角色;今年6月,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开始运营,目前已经有不少科创企业入驻深圳园区;还有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香港方面成立了港深创新及科技园,负责统筹未来香港园区的规划运营及管理。总之,我们希望通过上述一系列举措,与深圳方面做到协同发展、珠联璧合。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丘倩怡:中央出台重磅政策,对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能否分享您的整体感受和期待?去年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中提到,将深化与内地尤其是大湾区城市的科创合作。在您看来,这份最新规划是否会带来新的化学反应?
孙东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我觉得河套是深港两地未来合作的一个重要区域,“十四五”规划除了明确支持香港建立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之外,也将河套的发展列做粤港澳大湾区四个重大合作平台之一。
我觉得现在我们双方应该抓住重大机遇,做到两地优势互补。这次国务院发布的《河套深港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特区政府表示欢迎,也特别感谢中央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多年来对于河套合作区发展的支持。《规划》提出,深圳要与香港一起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构建国际化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汇聚全球智慧的科技合作平台”,特区政府全力支持有关计划。特区政府会一如既往继续与深圳市政府紧密联系,争取在合作区内实践“一国两制”下的“一区两园”,落实各种创新要素的跨境流动,与深圳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丘倩怡:《规划》明确了河套的三个定位,分别是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您怎么理解这三大定位?为什么中央为何河套设立了这三个目标?
孙东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我认为这三大定位反映了国家对于未来河套发展的要求和期盼。
首先,我认为它一定是一个开放合作区。深圳改革开放40余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一步是如何在以往成就的基础上迈上一个新台阶。而香港方面将自身的科技创新、金融开放的优势与深圳包括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完备产业链相结合,能够加速香港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而且进一步丰富“一国两制”的实践内涵。所以这就决定了无论是深圳还是香港,都会在河套发展区注入很多新的发展元素。大家希望将这个区域建成一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示范区。
第二,它一定也是一个新规则的试验区。因为我们将未来河套的发展定为“特区中的特区”。在这个区域内,我们要实行专属的跨境政策,比如要在“一区两园”的基础上,实行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便捷流动。这里面有很多措施都是从来没有做过的,一定是在这里先行先试,所以我们认为这个区域今后一定是很多新规则、新做法的试验区。
第三,这个区也将会是一个科技成果中试转化的集聚区。现在国家提倡高质量发展,而科技赋能是高质量发展的显著特征,所以我们期盼未来河套可以成为很多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实验区。通过在这里建立很多中试(中间性试验)的实验基地,一方面对于以往的科研成果进行验证、发展,另外一方面也为在大湾区以及内地其他地方大规模的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这三大定位我觉得从根本上反映了一个最终的目的,就是国家希望深港能够充分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力争将河套合作区打造成国家参与世界先进产业发展和布局的重要创新基地,以面对日益严峻的地缘政治考验,同时也更好地迎接新一代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浪潮。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丘倩怡:在产业中试转化方面,《规划》重点提到了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这几大产业。为什么是这四个领域?目前深港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在中试环节的发展基础如何?可以改善或提升的点在哪?
孙东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这四个领域,实际上是“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新兴战略产业。特区政府去年年底颁布了《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也提出要重点发展若干的产业领域,其中也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等等。
这四个领域,我想一方面体现了深港两地的科技所长,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国家希望在这些领域重点发展的一种战略需求。
香港方面我们传统上具有比较强的基础科研优势,从“0到1”的突破力很强。那么下一步我们也想借助河套来进一步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落地,做“1到N”的发展。那么我们希望利用河套建立很多中试转化基地,能够为下一步在大湾区乃至内地其他地方的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在河套地区能够充分利用香港国际化的优势,汇聚全球的科创资源,为内地提供科技研发、知识产权交易、融资及法律调解等方面的服务。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丘倩怡:要素流通是各界对于河套合作区建设最关注的话题。我们注意到《规划》提了四份“白名单”,涉及到人员进出、科研货物、科研资金、专业人士就业等等。这四份“白名单”究竟能发挥多大的效能?能否解决当前深港间创科合作的痛点?
孙东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试行专属的跨境政策,实现重要的创新元素流动,我认为是未来河套发展成功的关键所在。这份白名单明确了国家对于关键创新要素流动的认可和肯定,我认为它可以理解成国家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送上的一份大礼。
事实上,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了多个惠港的科技发展措施,比如说今年3月,香港特区政府与国家科技部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安排》,涵盖深化科研合作、共享科学资源、人才培养、成果转化落地、国际化优势以及统筹协调等多个方面。今年6月,特区政府也与国家网信办签署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的合作备忘录》,使得内地一些重要数据,在国家数据出境安全管理的框架内,可以在大湾区内进行有效流动。我认为下一步,香港还有我们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开发区,能够充分利用好国家给予的这些优惠条件,尽快落实区内的各种规划,力争将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打造成具中国特色的国际科技创新新区。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丘倩怡:我们注意到,《规划》非常注重深圳园区跟香港园区的协同发展,一些项目也特别强调要衔接香港园区的开发建设时序,目前香港园区的最新建设情况如何?有没有新的时间表可以跟我们分享?
孙东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香港特区政府非常乐见深港两地的园区协同发展。事实上行政长官在去年的《施政报告》中就明确指出,要加快香港园区的发展,而且提出要优化创新功能。目前我们对于香港园区的规划已经接近尾声,那么未来我们这个园区将会采用主题园区的发展,与深圳方面紧密地衔接。现在初步计划包括有若干园区,比如生命健康科技园区、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园区、产学研区,还有一些新科技的先进制造区。此外还有人才公寓、酒店及商业及附属设施等等。我们希望将未来的深港科技园区打造成一个多元具活力和绿色的科技创新新区。目前深圳园区方面,我们有三座大楼正在兴建,预计在2024年底开始陆续落成,将提供高质量的设施以及人才公寓。那么余下的大部分土地,未来我们计划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通过借助市场的力量能够提速发展。
另外,港深创科园最近正在接触海内外的知名企业、科研机构,听取他们对于未来香港园区发展的意见,希望能够探索未来招商引资的发展路径。
记者丨丘倩怡、黄俊强、杨振华,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撰稿丨刘莹,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编辑丨刘立平,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